科技在发展,人们花在电脑、手机上的时间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腰痛人群也越来越多,甚至有些资料显示大约有60%的人遭受过腰痛的困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可以说腰椎间盘突出对大多数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常常听到周围人说他有腰椎间盘突出,甚至自己就有腰椎间盘突出。说陌生是因为很多人不知道如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是否需要手术呢?
真相一、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
很多人都不了解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其实不是一回事,很多人因有腰痛,去医院拍CT或核磁,看到报告提示某某节段说有腰椎间盘突出就大为恐慌,尤其是一些年轻人,认为这一辈子就算完了,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因为腰椎间盘突出仅仅是一个病理现象,或影像学表现,主要是指当纤维环破裂时,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无腰痛等临床症状,且由于椎间盘承受躯干及上肢的重量,日常生活及劳动中,易发生劳损,可以说腰椎间盘突出几乎是人类衰老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变化,就算椎间盘不突出,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其活性也会自然衰退。而只有当突出的椎间盘压迫到神经根,并出现腰部疼痛或下肢疼痛或腰伴腿痛等临床症状时,才能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十人九突”。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要有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改变(影像学表现),还必须有相应的神经结构损害的临床表现,如疼痛麻木等具有根性分布的特征。
真相二、保守治疗≠卧床休息
在很多人理解中保守治疗就是卧床休息,当然这也不能怪他们,因为国内的专著、文献,甚至医学教科书上,大都主张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必须要严格卧床休息,其原理是:腰椎间盘压力坐位最大,站位居中,卧位最小。卧位状态可使椎间盘处于休息状态,有利于椎间盘的营养供应,去除体重对腰椎间盘的压力。制动可减轻肌肉收缩力与椎间诸韧带紧张力对椎间盘所造成的挤压,使损伤的纤维环得以恢复,突出髓核回纳趋势。但作为一名骨伤科医生,见过太多患者因长期卧床而发生废用性肌萎缩、骨质疏松等情况。因此,保守治疗不等于卧床休息,卧床休息一般以3周为宜,牵引、推拿后均应卧床休息,并配合康复运动。另外,下床活动时可用腰围保护,但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1个月。
真相三、椎间盘的生理结构病变几乎不能自然逆转
椎间盘髓核、纤维环和软骨终板构成,仅有少量血液供应,而椎间盘的形变,一般伴随生物材料本身的性质改变,如纤维环和髓核的水分丢失,这就意味着椎间盘一旦受损,几乎不能自我修复,当然通过各种方法(如牵引、卧床、按摩等)加强肌肉力量、增加腰椎骨间隙等可使椎间盘的非正常形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但在椎间盘突出程度较重的情况下,比如纤维环已完全破裂,或髓核脱落掉入椎管,基本没有可能通过传统治疗方法真正恢复。因此,无论我们采取何种治疗方法,最主要的还是尽可能的改善椎间盘的病变结构,使神经不受压迫,消除炎症从而减轻疼痛,并尽可能减少椎间盘的进一步病变的可能。
另外,不管是卧床休息、牵引、按摩还是膏药都只是缓解甚至消除症状,尤其是疼痛症状,但是并不能彻底治好,也不能让突出的椎间盘重新回去,当然一些极其轻微的膨出还是可以忽略,但若是轻微的膨出,没有对神经造成任何影响,人基本感觉不到,当感觉到持续疼痛的时候,生理结构病变程度几乎不会太轻。
真相四、非掉入椎管内的突出,手术治疗只是更快更大程度的改善症状而已,与保守治疗没有本质区别
目前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主要有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显微外科腰椎间盘摘除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等等,犹豫椎间盘生理结构病变几乎不可逆,手术治疗也同样的道理,效果无非是做完之后更快更大程度解除了神经压迫,从而消除疼痛等症状,但是并不能从根本性解决问题。手术方法基本就是把突出椎间盘切除和髓核摘除或者把它们全部切除,然后空出的位置植入一个自己的骨头或者人工的椎间盘,最后让这两节腰椎融合到一起,但融合的临近节段,尤其是上一节段,因压力增大,容易引起新的椎间盘突出,也就是说我们要面临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问题,而且会是新的地方!同时,通过核磁或CT影像显示,腰椎间盘压力并没有缓解!到底是复发,还是手术失败?看到这里是不是感到很荒谬?
好了,看完上述4个真相,可能很多人都明白我的观点了吧!总之,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展来讲,大多数患者通过保守治疗,症状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改善,没有必要做手术。
但下面两种掉入椎管内的突出情况要进行手术治疗:
1、腰腿痛症状严重,反复发作,让人难以忍受,且经半年以上保守治疗无效,病情呈逐渐加重,已影响生活和工作者;
2、巨大的椎间盘突出压迫马尾神经,造成大小便功能障碍者,或者出现下肢无力、疼痛剧烈者。
另外,保守治疗也最好是找正规的,如适当休息,服用消炎药,消除神经根水肿药,甚至封闭治疗。即使做了手术,也要找专业的医生进行再治疗,以尽量避免复发。不要相信一些不良广告,耽误正规的治疗。